2013年4月8日 星期一

海洋科學基本認識—海流&潮汐

海洋科學基本認識—海流&潮汐




對於海釣的同學,海洋科學基本認識不能不知,本文摘錄內容盡量不使用數理論述,俾使其海釣同學針對未來磯際有所助益。如欲進一步探討者,可參考國內大學從事海洋學術研究單位或政府學術研究機構單位,參閱相關學術文章。
一、海流
海水的流動,通稱為海流。海流發生的原因相當複雜,其中有受日月星球的吸引,風的吹襲,地球自轉之偏向力、摩擦力、離心力,以及海底地形與海陸分布等之影響。使得海流之流速及流向,不僅隨觀測點之不同而有差異,即使在同一地點觀測,亦隨時間之改變,而有不同之海流。依其發生之原因,分述如下:

1、風驅流:在海面上,上層海水因受風之吹襲,產生一種應力,推動海水使之流動。風驅流的方向,在北半球偏於風向之右側約四十五度;南半球則偏於風向之左側約四十五度,其影響的深度,則隨表層速度之二十三分之一而變化。如果風驅流的方向與陸地垂直時,則會發生補償流,又稱之為湧昇流。

2、密度流:海水因受熱不均勻,結冰,融解,河水或陸上排水流入沈澱物,或被攪動時,造成密度分布不均而產生差異,使海水壓力梯度改變,產生海水流動,稱為密度流。

3、週期流:海水因受日月星球引力週期性變化,使海水流動之方向與速度,隨時間成規則變化,通稱週期流,又稱潮流。而潮流依其特性,可分往返流與旋轉流。

4、內波流:流體內的某一部分,因特殊原因而發生密度變化,形成流體內部密度之不連續現象,以致產生最大振輻之振盪,稱為內波流。

5、濁流:海面風暴、海底火山爆發,或海底地震所引起之海水流動,稱為濁流。

6、沿岸流:波浪由深海進入淺海,遇淺破碎時,海水壅積於碎波帶內,而發生與海岸平行之海流。其流速與碎波波高之三分之二次方成正比,而與週期之三分之一次方成反比,海底比降愈急,沿岸流之流速愈大。當碎波與海岸成四十五度時,則沿岸流最大。

7、波導流:海水因受暴風波浪影響,使得瞬間海面波壓產生變化,造成海水流動,稱為波導流。波導流之流速係與波高成正比,與週期成反比。

二、潮汐
由於天體間的萬有引力作用,海面產生一種週期性的升降運動,稱為潮汐(Tides)。海面上升至最高時,稱為滿潮(High Water),海面下降至最低時,稱為乾潮(Low Water),相鄰兩乾滿潮間海面高度差稱為潮差(Tidal Range)。潮差每日不同,其變化的原因與月球之盈虧有關,自朔望以後一至三日內潮差最大,稱為大潮(Spring Tide),朔望以後至大潮發生的時間稱為大潮齡(Age of Tide);在上弦月及下弦月以後一至三日內潮差最小,稱為小潮(Neap Tide)。潮汐現象如以水平空間來看,可視為一長週期的波浪,由波浪理論得知,當潮波進入河川、海灣、海峽等地時,因為深度漸減,摩擦力增加,波形變形,潮波之波谷部分比波峯進行較慢,潮波有前傾的情形,因此波形曲線與原波曲線不盡符合,此種情形稱為潮汐現象的淺水效應(Shallow Water Effect)。

潮汐對海上工程之設計與施工有密切的關係。目前對潮汐的預報法大致有三種,每一種均有特色,統計法在計算過程最繁複,花費時間過多,波譜法次之,而調和分析法最容易。如欲得出整個海灣、海峽每處之潮汐情況,需以運動方程式為控制方程式,以數值法(Numerical Method)或有限元素(Finite Element Method),加以適當的邊界條件來分析計算出整個地區之潮汐現象。
~本文摘錄中華百科全書~
註:補充潮汐:
一般會注意到漲退潮,大多數的好時間是釣乾潮底反漲至八九分滿,少數釣點卻是釣漲退,
比較少人會留意大潮,小潮,中潮,長潮的部份或半曰潮,全日潮是甚麼?
當你看中央氣象局的潮汐預報,多注意浪高及一天漲退幾次~
大潮時海水會變得較渾,小潮或中潮就此較清
漲/退潮超過6小時稱為長潮
一日漲退各二次稱為半日潮
一日漲退各一次稱為全日潮
東北角一帶與高雄附近有時為半日潮,有時為全日潮,這種區域稱為混合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