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0日 星期一

淺談水庫大頭鰱


淺談水庫大頭鰱

這個水庫要用什麼釣法?乒乓釣法?蜈蚣鉤朗釣法?魚皮鉤閒置釣法?還是沉底掛便當釣法?需要什麼裝備?遠投竿?磯投竿?船竿?斑竿?小繼竿?號數?調性?長度?……餌料味道要香?酸?腥?各幾分?……餌料狀態要軟?硬?騒?粘?要什麼釣組?要幾號線?幾號鉤?鉤距?間距? 這些裝備、釣法、釣組、餌料、釣技等,都是因釣大頭鰱而延伸出來的”創意”,我們先不談這高深複雜的問題,來聊聊淨化水質的大功臣~大頭鰱。

大頭鰱俗稱黑鰱、花鰱、胖頭鰱,原產於中國大陸,中國大陸名為鱅 (花鰱),屬鯉科,主要生活在水庫、湖泊的中上層水域,以浮游動物為主食,本能的濾食習性,可降低浮游生物的族群數量,達到淨化水質減緩優氧化的時間,進而延長水庫使用年限。

一些水庫釣大頭鰱的資深釣友,為何總能有令人羡慕的魚獲,除了長時間作釣經驗的累積及對水庫地形地勢的了解外,最重要的是對大頭鰱習性的研究更勝於其它人。

問題一、大頭鰱在水庫的迴游路線?
答:大頭鰱食量大,故在水庫裡必需以迴游的方式尋找食物進行濾食達進食目的,而這些路徑串連起來就成了我們常說的大頭鰱的迴游路線,因水位、氣溫、季節、人為等因素影響下則會有所改變,要如何了解迴游路線首先必需了解水庫的地形地勢、進出水口處、水深、流速、風勢等~
水庫由各山脈連結而成,大多成V型陝谷及盆地地形,在枯水期時是最易觀察水庫地形地勢的時機。

水庫進水口大多為溪、河流及山上泉水注入處,除了有較高的含氧量外,還提供豐富的天然食物來源,成為大頭鰱濾食的重點標地之一。

了解水庫進、出口的地方,約略能知道每個區域水流方向為何,至於每個區域的水流強弱,則因水力發電、放水時程、排沙工程等等皆會改變,作釣時隨時留意水流方向、流速強弱適時的改變作釣方式,對釣況來說有時是有幫助的。

大頭鰱24小時都在迴游濾食嗎?當然不是!經多年來作釣經驗,大頭鰱會在水流較緩的地方棲息,晨昏時間在集體行動外出尋找食物,而這個棲息地大多為彎夾口內,魚群若棲息於彎夾內,通常會有非常好的收獲,若是在主航道垂釣大頭鰱,通常索餌時間都很固定,主航道較窄的水域,一晚會有二次魚群經過的機會,如何把握這二次魚群經過的停留時間,將是引響起魚數的關鍵。


早期無魚探機的輔助下,常利用夏季清晨及黃昏時段觀察大頭鰱集體在水面上打水區域,設定為目標釣點。

問題二、一年四季都可釣得到大頭鰱嗎?
答:大頭鰱一年四季都會進食,最大的差異是迴游的泳層會有不同,夏季較淺冬天較深,既然四季皆會索餌那為何入秋後較多釣友會將大頭鰱設定為水庫目標魚種?大頭鰱入秋後索餌慾望增強,為了要儲存更多的熱量而大量進食,也因如此,入秋後至春初的大頭鰱油脂較多,食用起來的口感也較佳,再者,入秋後,大頭鰱更會集體行動,所以選擇正確的釣點作釣,常會有較佳的收獲。

每年清明前至端午節這段時間為多數淡水魚發情、交配、產卵季節,大頭鰱也不例外,在清明節前夕開始,大頭鰱會游往水庫上游或水源注入處,利用水流刺激性腺開始發情、進行交配,交配完成後就會移往水流較緩的水域待產,魚卵的成熟需靠長時間水流的滾動才得已孵化成型,目前台灣水庫無此天然條件,故大頭鰱仍需藉人工繁殖放流。

問題三、影響大頭鰱是索餌幾大因素?
1.水濁:大頭鰱進食方式為濾食,水中泥沙密度太高會造成呼吸及進食困難,故在過度濁水的水域不利於大頭鰱作釣。
2.地震:該區域震度達三級以上,地震前後24小時內,大頭鰱容易驚嚇,降低索餌意願。
3.水位:水位急升急降1米以上,水壓變化大
4.氣候:天氣悶熱、無風
5.聲響:非常態性的燈光及聲響